中科院:2016年我国GDP增速在6.7%左右

pjgkt.scrbblr.org 创业点子 2025-04-05 19:56:51 4

摘要:在世界经济形势整体低迷的环境下,出口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大的增长。 ...

正是第一产业的发展慢,效率低,造成了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低下。

今年以来有关金融数据和实体经济数据的背离,已经成为各家机构用来解释经济弱复苏的重要原因之一。通缩通胀之辨今年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争论就是,中国今后一段时间,例如到明年,是面临通胀,还是通缩。

中科院:2016年我国GDP增速在6.7%左右

由此,无论是日本经济的先验事例,还是中国内部的要素构成变化,危机爆发至今已有五年,在经过反危机的特殊经济托底之后,时至今日中国经济已经不再单纯是主观上要求发展的一厢情愿阶段,而是实际运行也到了该调整的时候,本世纪初提出的战略机遇期已经到了收官阶段,所以新一届政府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诉求再自然不过,而增长让位于发展也就再正常不过了。按照联合国的测算,自2010年开始,中国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已经开始呈现趋势性的下降。而反观当前经济增速虽然持续下滑,但就业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再次如影随之,据中国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截止2013年1季度末,中国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比率已升至1.1,而在2009年上半年,该比率曾一度跌至0.85,而今年2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2012年统计公报》则显示,中国已经首次出现适龄劳动力人口绝对数量的减少,2012年中国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此前笔者曾撰文对于中国非金融部门的融资情况进行过测算:截止2012年底,中国非金融部类的总债务规模约111万亿,其中政府债务规模为22万亿。从4、5月份各项经济数据的表现来看,二季度GDP的增速仍将继续回落,预计二季度GDP将进一步降至7.5%,相应中国GDP实际增速的4个季度移动平均值也首次出现连续11个季度回落的局面,由2010年3季度的11.1%降至2013年2季度的7.6%,已经低于2009年3季度7.8%的低点,由此可见,对于当前中国经济而言,已经不能用短期内经济复苏的强弱来理解。

而与当前中国总量规模相当的上世纪70-80年代的日本,其间日本的CPI和核心CPI平均增幅均为9%,也表明当一个经济体处于劳动力红利的式微和经济结构转型阶段时,通胀压力长期存在。在中国经济实际运行中,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存在快速推进的要求,不自觉地就逐渐形成了经济增速一般不能低于8%的经验规律,因为通常意义上的劳动力红利在另一个方面其实也是就业压力。(作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进入专题: 财政下滑 。

利用财政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作用,缩小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面对当前的财政形势,仍靠增收节支恐难根本解决问题。从收入来看,财政收入高增长时代已过,一味强调增收可能会导致税收部门逐级摊派收取过头税,甚至运用非规范手段攫取非规范性收入,重蹈乱收费覆辙,还可能以放慢结构性减税步伐为代价,维系政府财力盘子和既定支出项目安排。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界定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多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

地方财政虽保持一定增速,但地区间差距较大,部分欠发达地区财政形势较严峻。但目前看,简单的增收节支恐难以根本解决问题。

中科院:2016年我国GDP增速在6.7%左右

从支出来看,不断上升的民众福利期望等,使政府增支的刚性更为明显,压缩支出也将遇到不小阻力。这些财政支出的项目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宽、标准越来越高,短期很难压缩。面对当前的财政形势,一方面要切实强化过紧日子的理念,并将其作为长期战略融入财政运行过程。而且随着经济转型深入,财政为化解各种矛盾而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职责,如各种类型的必保支出、法定达标支出、托底责任支出、奖补支出等。

应采取有堵有疏、疏堵结合的办法,把地方负债通过治存量、开前门、关后门、修围墙等举措逐渐消化,并尽快通过法律与制度建设予以规范。对于财政困难情形,我国过去多采取增收节支的办法应对。其次,调整和完善政府间财政关系,充实和完善地方税体系,提高地方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应该说,在目前情况下,节支仍应成为一种重要选择。

财政收入增速下滑,支出不断放大,也使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保持在合理范围较为困难。再次是创新财政支持机制。

中科院:2016年我国GDP增速在6.7%左右

财政部日前就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按5%比例压减今年一般性支出。对地方债和地方融资平台,不能简单一棍子打死。

对此,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表示,完成全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压力较大。最后,尽快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特别是加快健全完善地方税体系,壮大地方财力面对当前的财政形势,仍靠增收节支恐难根本解决问题。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界定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多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其原因除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外,与政府实施结构性减税等叠加因素有关。

对于财政困难情形,我国过去多采取增收节支的办法应对。通过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增加财政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财政部日前就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按5%比例压减今年一般性支出。应该说,在目前情况下,节支仍应成为一种重要选择。

坚持不懈、不打折扣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尽可能缩减三公经费等支出,同时保证加大对三农和以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财政投入。但目前看,简单的增收节支恐难以根本解决问题。

同时,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绩效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主体,强化绩效审计,加强绩效问责,努力提高财政支出绩效。地方税主要税种可考虑重点由以下两项组成:一是房产税。对过多过滥的财税优惠政策进行清理、优化,该取消的取消,该整合的整合。同时,财政支出刚性增加,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

利用财政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作用,缩小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对地方债和地方融资平台,不能简单一棍子打死。

应采取有堵有疏、疏堵结合的办法,把地方负债通过治存量、开前门、关后门、修围墙等举措逐渐消化,并尽快通过法律与制度建设予以规范。一方面要将过紧日子理念作为长期战略融入财政运行。

逐步整合目前房地产开发、流转、保有环节各类收费和税收,及时总结上海等地试点经验,统筹推进房地产税费改革,逐步使房地产税成为地方政府主体税种之一,保证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资金需要。从收入来看,财政收入高增长时代已过,一味强调增收可能会导致税收部门逐级摊派收取过头税,甚至运用非规范手段攫取非规范性收入,重蹈乱收费覆辙,还可能以放慢结构性减税步伐为代价,维系政府财力盘子和既定支出项目安排。

最后,尽快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以营改增为契机,明确划分政府间的事权和财权。(作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进入专题: 财政下滑 。地方财政虽保持一定增速,但地区间差距较大,部分欠发达地区财政形势较严峻。

另一方面要通过系列配套改革,防控化解财政运行中存在的矛盾风险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势头明显。面对当前的财政形势,一方面要切实强化过紧日子的理念,并将其作为长期战略融入财政运行过程。

特别是加快健全完善地方税体系,壮大地方财力。原油、天然气从价征收改革已扩至全国,下一步应合理扩大资源税从价的品种征收范围,使之成为我国资源富集地区地方税体系中的支柱财源之一。

另一方面要通过一系列实质性配套改革,防控化解财政运行中的矛盾风险。其次,调整和完善政府间财政关系,充实和完善地方税体系,提高地方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